本推廣部從今年六月成立以來,原本一直是以大台中地區作為推廣練習的訓練據點,而有見於台灣對截拳道懷有愛好的朋友不在少數,且遍及台灣南北,故為了能讓台灣中部以外地區的朋友能就近學習振藩截拳道,推廣部於十一月份起將每隔兩週,於週六在台北南港做推廣教學,課程內容、訓練方式及所需繳交之月費完全與推廣部台中本部的成員相同,而且台北的成員平時若有時間與經費,亦可參與台中本部於每週二、三的訓練,無須再繳交任何額外的費用。

jkd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任何奮鬥到頭來成功與否的關鍵,多半在於如何完成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截拳道的直拳也不例外。就像先前其他的環節一樣,在直拳動作完成的末段過程裡,肢體也必須依循一個適當的序列來發揮它最佳的效果,這個序列第一個重點是「貫穿」,上個月我們已經討論過直拳展臂時的結構與如何成形最佳力矩的課題,在接觸目標的瞬間手臂必須保持適當彎曲的狀態,如此手臂才能藉由後續的展臂動作向目標後方延伸二到四英吋,將勁道貫穿目標,若彎曲的幅度過大,便無法讓手臂在後續動作中伸展形成最佳的力矩去釋放重量;若彎曲的幅度太小,幾近完全伸展的手臂便只能對目標做單純的推擠而已,李小龍也曾經在截拳道之道一書中引述Edwin L. Haislet的話:『打擊並不只是打中目標的表面,而是要貫穿整個目標。』,再次重申,「貫穿」在格鬥的重要性就如同它在其他運動中一樣重要,只有當拳勢穿越了接觸點而到達目標的後方時,才能夠結束貫穿的動作;

      要額外注意的是,在接觸目標時做出確實的貫穿動作,除了手臂在接觸目標時保持適當彎曲、接觸目標後完全伸展朝目標後方做二到四英吋的延伸外,貫穿動作另一個關鍵還涉及到臀部的轉動幅度,如果臀部的轉動不足,對整個貫穿動作的動力及深度也有影響。

      而直拳末段動作過程序列的第二個重點是「回手」,黃錦銘師傅稱之為「三點著陸」,它包含了前、後腳如何落地及回復警戒式,還記得在發出直拳時,隨著步法我們的體勢會進入拋空的狀態(詳細原理與解釋請參照直拳:拋物線運動),在先前的章節中,我們討論過截拳道直拳如何應用拋物線運動來整合水平直進、垂直線性與旋轉三方向的作用力,而本章節將透過「三點著陸」的動作程序來分析直拳整合不同方向作用力的原理,三點著陸動作中最重要的重點是:「手必須在腳著地前接觸目標」,因為一旦任何一腳在手接觸目標前先著地,那麼拋物線運動中前進與下落的兩個方向位移的動能將隨之導入地面,而無法順著手與目標的接觸而釋放在目標內,Jack Dempsey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雪橇由山坡的高處滑向最低處時,會整合前進與下落的兩個方向位移的動能快速在最低處的平面上線性滑移,那是因為垂直下落的動能可以隨著雪橇的水平滑移而轉換成相同的作用方向,同樣的原理亦適用於直拳;

      當接觸目標並貫穿的瞬間,前腳將接續著地,著地時要注意讓腳跟先接觸地面,因為腳跟比腳趾有更大的接觸面積,在順著拋物線運動下墜的體勢接觸地面時可止擋剩餘的衝力並提供穩定的支撐,腳跟著地的方式有利於步法的純淨與靈活,因為著地的狀態十分穩定,不用再做額外的微調;

      三點著陸的最後一步是後腳,關乎是否能夠迅速流暢地回復警戒式,很多人的情況是當隨著推進步出手後,前、後腳的間距就變得過小,由於後腳過度內縮,導致嚴重危及整體的槓桿結構而無法發出第二擊;或者是前、後腳的間距就變得過大,這意味著後腳幾乎全然伸直,沒有多餘的彎曲裕度再做推進步,更甚者,可能因為雙腳間距過大而喪失機動性,所以要特別記住,當前腳前移兩吋時,後腳就跟著前移兩吋,前腳前移四吋時,後腳也跟著前移四吋,永遠保持前、後腳動作後的間距與最初警戒式是一致的,這並不是很難達成的難題,關鍵在於透過反覆的練習來形成肌肉的自然記憶。

引用資料來源:黑帶雜誌十月刊--截拳道來源(Jeet Kune Do Source P.30~P.32;作者:Teri Tom)

jkd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kd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月,我們要完整地討論當拳頭落在目標的那一刻發生了些什麼。試著回想一下,在打擊直拳時,我們利用短暫的離地動作以拋物線運動來發揮整合身體重量的優點,在我們處於半空的那個瞬間裡,前手的伸展程度將對發揮直拳威力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具體而言,對於直拳與目標之間的距離而言,應該是讓手臂在拳頭接觸到目標時尚保持在適當的彎曲,那麼拳頭便能夠透過手臂接下來的完全伸展而向目標後方貫入二到四英吋,藉此將由拋物線運動整合身體重量所產生的勁道,從目標的表面滲透到目標的內部,李小龍也曾經在截拳道之道一書中強調過:『打擊並不只是打中目標的表面,而是要貫穿整個目標。』,由此可知,「貫穿」才能夠讓勁道在目標內部產生效果,而做到「貫穿」的訣竅,在於讓拳勢繼續往目標後方的位置行進;

    「貫穿」在格鬥的重要性就如同它在其他運動中一樣重要,不過要真正掌握貫穿的訣竅,仍容易犯以下幾個普遍性的問題,例如與目標的距離過遠的話,手臂便無法在觸及目標時尚保持適當的彎曲,而變得必須過度伸展來彌補距離的差距,而且拳頭也將無法隨著手臂觸擊目標的後續伸展往目標後方貫入,這種情況就類似將揮至小白球前的高爾夫球竿突然停下來一般,之前所產生的能量將無從經由接觸的深度發揮效果;再者,如果與的距離目標過近的話,那麼手臂會因距離的緊縮而處在太過彎曲的狀態下與目標接觸,這樣將會減弱手臂對拳勢繼續往目標後方位置行進的推進力,有做過臥推嗎?是否感覺將槓鈴推至頂端的最後幾吋時最為容易?那是因為你的手臂在槓鈴快要推至頂端時形成了最佳的槓桿,能夠讓你發揮好的向上推進,同樣的,手臂彎曲的幅度對接觸目標時所形成的槓桿,以及對於拳勢繼續往目標後方位置行進的推進力極為重要;

      在其他拳路中,鮮少在對於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上發生難題。好比勾拳來說,可以直接利用改變手臂的彎曲幅度來調整與目標的距離,對螺旋拳而言,可以靠著手肘的上仰角度來解決距離較近的情況,但是對於直拳,是沒辦法利用手臂的上下擺動來調整空間,或者像鉤拳一樣作弧線運動的貫穿,要做到直拳的貫穿只能仰賴對距離的精準掌握。那麼,什麼是掌握距離的關鍵?關鍵就在於後腳,善用後腳可以在搏戰中保持安全的距離、推進步的強度和力度、以及決定我們的拳是迅猛的貫穿或者軟弱的推動。

      關於衝擊目標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由於它是直拳過程中統合整體力量的關鍵最後一步,有許多人擊出直拳時能夠順利掌握推進步、臀部轉動以及與目標間距離的拿捏等環節,但是在衝擊目標的關鍵一刻卻失敗了,問題就出在拳頭接觸目標這個細微的關竅上,很多時候太過於要發揮打擊的威力,卻容易讓拳頭在目標上產生擦滑,這將會使勁道因滑過大的表面積而被削弱分散,我們應該要讓拳頭能夠精準地落在目標的一個小點上,讓勁道針對那個極小的落點形成滲透的焦點力,想像手握著裝有半瓶水的寶特瓶,當衝擊目標的瞬間,好像你試圖用最快的速度將寶特瓶內的水由瓶的一端送至另一端,這種感覺與出拳時最後的手感有點類似,至於這個細微關竅的重點,在下一次的內容中會做更進一步的討論。

引用資料來源:黑帶雜誌九月刊--截拳道來源(Jeet Kune Do Source P.32~P.34;作者:Teri Tom)

jkd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6.jpg

      這次高拔華師傅在百忙之中特別安排出時間,從香港來台灣為推廣部成員以及愛好截拳道的朋友進行兩天的培訓,在兩天的振藩截拳道基礎培訓課程中,高師傅透過樸實無華、直指重點的技術訓練方式,傳授給我們包括截拳道拳腳的架構及動力來源、釋放全身重量的公式、視覺、知覺與身體反應的協調配合、對距離及徵兆的敏銳性等身為一個振藩截拳道修練者所不可不知的核心技術,參與本次培訓班的推廣部成員經過高師傅兩天悉心指導後,除了對振藩截拳道的組成元素及技術所蘊含的科學理論有了深一層的理解外,更對於如何達成截拳道不消而打、先發制人截擊之能的功力養成方法有了更明確的訓練方向,我們對高師傅不僅滿懷感謝,更對明年能夠再接受訓練有著深深的期待;

      文末,台中推廣部所有成員在此謹向黃錦銘師父來信的勉勵、香港振藩截拳道總會的玉成,以及高拔華師傅的辛勞表達由衷的感謝之意,謝謝。

jkd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Sifu Ted's letter 1.bmp

Sifu Ted's letter 2.bmp  

二零零九年八月十一日

 

致台灣及韓國香港振藩截拳道的會員:

 

親愛的會員們,我很高興得知台中將於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二及二十三日,舉辦第一次的振藩截拳道研討會。

 

高拔華師傅是我本人在香港頒發證書,並授權教學的教練之一。你們必須給予他高度的尊重,就如同由我本人親自為你們召開研討會一般。

 

能見到香港振藩截拳道總會,協助在台灣推廣振藩截拳道或是黃錦銘截拳道一直是我的心願。我在此要求所有台灣及韓國的會員,嚴格的謹守香港振藩截拳道總會的段位檢定規章。這些規章是由我本人親自檢閱並認可的。在台灣及韓國,我只會承認在香港振藩截拳道總會此檢定制度下,通過三級考試並被認可的教練。這次高拔華師傅來台,將會詳細地向你們說明這些規章。

 

學習截拳道是沒有捷徑的。如果你要取得我的認可,你就必須經過一定程度的訓練及必要的檢定。任何其他的認證,甚至包含我自己的學生由他處所取得的認證,都不能直接並自動的獲得我的認可。

 

信末,我想藉此機會預祝你們大家都能有一個成功並收穫頗豐的研討會。

 

                                                                                                                           此致振藩截拳道精神

                                                                                                                           

                                                                                                                                                    黃錦銘

 

 

 

Aug 11, 2009

 

To: Members of JF JKD (Hong Kong) in Taiwan and Korea

 

Dear Members,

 

I am glad to see that the first JKD seminar will be held in Taichung

in Aug 22 to 23, 2009.

 

Sifu Patrick Ko is one of my certified JKD instructors in Hong Kong.

You should give him the same respect as if I am conducting the seminar

for you.

 

It is always my intention to see that the JF JKD (Hong Kong) can help

to promote JF JKD and/or Ted Wong JKD to Taiwan. I would like to

request all the members in Taiwan and Korea to strictly follow the

ranking regulations of the JF JKD (Hong Kong). These regulations have

been reviewed and approved by myself. I will only recognise JKD

instructors in Taiwan and Korea if they have passed the 3rd Rank tes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 of JF JKD (Hong Kong). This time

Sifu Patrick will explain to you clearly about the regulations.

 

There is no short cut in JKD. If you want to gain my recognition, you

must go through the necessary training and testing. Any other

certifications including my students will not gain my automatic

recognition.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wish you all have a

successful and fruitful seminar.

 

In the spirit of JF JKD,

 

Ted Wong (Signed)

 

 

jkd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嚴謹的研究方法是採多個面向進行的,一是要確定出研究對象發源與結束的歷時,二是要探索研究對象在這段時間軸中的發展,三要比較研究對象的發源契機,四要歸納研究對象對後續的影響,透過這四個基本的面向的整合研究,統整還原出研究對象的真實面貌,發源、發展、影響、歷時,這些就是該事物是曾存在或仍存續在這個世界的【實質性】資料。

      研究截拳道的方法不外乎如此,我們必須要找出截拳道發源至今的歷時,探索截拳道在歷時中逐步發展的脈絡,研究令截拳道發源的契機,歸納截拳道的後續演進(因為截拳道的歷時尚未結束)及對學習者的啟發,以及受啟發的學習者對截拳道發展的反饋,而發掘截拳道發源、發展、歷時、影響的關鍵點就在於其創造者---李小龍身上,將李小龍生平的武術歷史做為經緯,以李小龍初期、中期、晚期的武術演進、逐步演進的武術對弟子帶來的影響,以及弟子對李小龍武術系統的反饋,在李小龍本身與李小龍弟子間做分析比較,我們才能夠比較完整地統整出截拳道的理論與技術等【實質性】資料;

      上述的方法是比較嚴謹、比較負責任的研究方法與態度,在台灣也有許多李小龍/截拳道的愛好者展開相關的研究與成果分享,不過由於這種研究方式為求結果的接近真實,對研究中所蒐集的各項資料之完整性、順序性及根據性特別講究,往往要在資料的反覆蒐集與判讀上投入大量的時間,也因而耗時費力,不甚容易,常常投入與收穫難成正比,故能堅持此道者少也,相反的,有些研究者特立獨行,另闢蹊徑,其研究方式脫離了李小龍武術歷史經緯,撇開了李小龍初期、中期、晚期的武術演進、無視於逐步演進的武術對李小龍弟子帶來的影響,以及弟子對李小龍武術系統的反饋,忽略相關資料的完整性、順序性及根據性,將研究面向單純又片面地導入【自我對截拳道闡述】的唯一面向做歸納分析,於是乎,李小龍所為之事、所成之言、所著之作,在這類人的自我闡述下,完全沒有了前因後果、先後始末,被拆解個支離破碎,變成像點綴或包裝紙一般,被引用在這類人自我闡述式截拳道文章的開頭或結尾,好用來替【自我闡述出的截拳道理論或技術】背書,好強調他們所謂的理論與技術才是李小龍截拳道的真義,我覺得這類人的研究方式就如同在考證出土文物時,跳過從文物的材質、用料等反應測試分析驗證其對應時代,而直接藉其外在型制、手路、風格下結論一樣的毫不嚴謹,缺乏根據,但是這類人特別喜好將許多空泛、籠統的概念套入李小龍被支解後的文字內,大談所謂廣博的李小龍武術思維、高深的截拳道理論與技術,讓人對李小龍與截拳道產生美麗的誤解,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文物掮客不斷鼓吹某幅文人的字畫的意境與內涵有多高,卻未考證過那幅字畫是否出自該文人之手一樣本末倒置;

      但是,當有人欲質疑這類人用以自我闡述的依據之根據性與證據性時,這類人會說是否有根據、有證據不是重點;當有人欲探求這類人所闡述的理論或技術與截拳道之切合性與差異性時,這類人會說拘泥於訓練方式與招式是低層次的;當有人欲實證這類人所謂的截拳道之實用性與實戰性時,這類人會說只曉得以力雄人的心態是修養差的,他人向這類人所闡述的截拳道所提出的一切質疑,對這類人而言都只是對名稱、階級、名利、正統與否的吹毛求疵、鑽牛角尖,這類人自認為重視截拳道的實質,並對自己的功力有信心把握,但他們所謂的真實,卻從頭至尾都處於一種自我的闡述,未曾經過客觀的、公正的考證與分析,可這類人卻從自我闡述出的理論與技術立基點出發,去認定其他截拳道研究者對【實質】體悟的層次高低;用自我腦內格鬥的結果去判斷他人武術的功力強弱;用自我大而化之的心性去批判他人修養的好壞;用自我似是而非的態度去曲解他人實事求是的精神,這類人先忽略了李小龍與截拳道有根據的資料,再將其他願意研究有根據的資料的人扣上低層次、鑽牛角尖的帽子,再回過頭用支解的李小龍文句包裝自我闡述的理論與技術,然後以高深莫測、超然物外的口吻向眾人陳述什麼才是截拳道的實質,而許多人也對其所言津津樂道、深信不疑,面對如此研究邏輯,如斯人群反應,我喟嘆...李小龍,多少人假汝之言對截拳道行名存實亡之謬誤闡述,汝之成就與截拳道對近代武術的影響,現今反倒淪為人們爭相利用謬誤闡述誤導世人的原罪。

jkd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