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9578e3bd5a828d75ec9014fcd25a1df.jpg    

摘譯自Teri Tom所著之Jeet Kune Do--The Arsenal Of Self-Expression一書第九章

譯者:羅仲豪

要點如下:

1、  頭先動:當對手以頭部作為攻擊目標時,我方反應應先微動頭部,頭微動同時則身體、步法接續配合。概念上類似攻擊時手先於步的概念。

2、  平衡:在閃躲時上身的擺動幅度超過下盤的範圍時,重心就會不穩。所以當進行晃身(Weave)、上下蹲身(Bobbing)或者是斜閃(Slipping),上身擺動幅度應以膝蓋或腳尖為基準,簡單而言,就是閃躲時視線垂直下看,應該是看到自己的膝蓋。重心越高,身體越容易不平衡,也代表彎膝的幅度不夠。

3、  別忘了步法:步法是閃躲的第一道防線。即便一些閃躲技巧不是以改變距離為主(例如Bobbing and Weave ),但步法仍是其技巧發揮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在閃躲時欲將體重不斷的左右轉換或迅速轉換,需應用下肢的配合,單純以腰部移動重心則過慢。

4、  移動最小的幅度及最少的距離:原則就是動作剛好讓拳掠過或偏離目標,如此可以讓自己保持在打擊距離內伺機快速反擊。若閃躲同時拉近距離,還可壓迫對手空間,奪取其出拳的力矩。閃躲需等待來招離弦的一瞬才去反應,過早反應容易遭對手趁機變招而擊中。較佳的閃躲是感覺在閃開一瞬間,對手的來拳會擦過自己的耳朵。

5、  閃躲比格擋是更好的選擇:格擋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無暇用閃躲反應來招的時候。不過格擋意味著手臂在當下必須用來防護對手攻勢,如此便可能無從在對手進招時進行反擊。以簡單的閃躲取代格擋,能減少關節和肌肉因衝擊的耗損,並空下雙手在同一時間內做反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d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