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招,二次攻擊
搏擊中,面對嚴密的防守,有時候會先以首發、前奏攻擊,引動對手的反應瞬間,利用反應和動作的空隙,施展二次攻擊,提升打擊成功率。
週一晚間8:00-9:00,團體課程 八月份技術培訓班,招生中。
虛招,二次攻擊
搏擊中,面對嚴密的防守,有時候會先以首發、前奏攻擊,引動對手的反應瞬間,利用反應和動作的空隙,施展二次攻擊,提升打擊成功率。
週一晚間8:00-9:00,團體課程 八月份技術培訓班,招生中。
漸進攻擊 PIA Progressively Indirect Attack.
截拳道中,先用前奏攻擊影響對手身心的平衡,或者吸引其注意或反應,並利用前奏攻擊進入設定的距離角度,順勢使出主要攻擊的一種策略。
每週一晚間八點到九點,團體課程,現正體驗折扣優惠中!!!!
另有私人課程,歡迎至粉絲專頁洽詢!!
這個影片在展示截拳道中應用一次的動能連續發動拳腿的組合攻擊,可以觀察影片中拳與腿的連續性(聽擊靶聲),還有腿的穿透力(看腿停留在沙包上的時間與沙包的反應)
轉載自「截拳道分享討論天地...」,作者為截拳阿豪,現任台灣分部見習教練。
對截拳道而言,控制距離是為了營造能夠有效出擊的空間,利用閃躲是為了在距離和時機誤判時的補救方案,解決戰鬥的標準方程式,還是提取地力產生動力,並利用直拳的結構傳導於對手將之擊沉。
而如何能夠自如應用前述的標準方程式,重點在於懂不懂得這方程式背後那如何能夠在正確時機截擊對手的學問,例如在對手剛一腳踏入我攻擊範圍的一瞬,或者是露出某個空隙之間就擊中對手,截拳道的直拳架構強調出擊時形成自體打擊之最長距離,並利用全身體重打擊最短的直線目標,經過再再重複的練習,反覆要求直拳動作以至於其他攻擊動作的結構正確性、整體速度、目標準確度,直到身體能僅憑著肌肉記憶直覺發出滿足前述三點的動作為止,這才達到了截擊的第一步:身體的直覺;
接著進入視覺速度、週邊視覺的感知能力訓練,培養我們懂得整體觀察、預先察覺對手攻擊徵兆,甚至於攻擊動機的能力,這是達到截擊的第二步:眼的知覺;
後續則必須不斷地以各式訓練磨合眼睛感應與身體反應,力求能夠在查覺或推測對手徵兆/動機的之時,身體便同時本能地擊出夠長、夠快又蘊含有全身體重的攻擊,這才有可能辦到成功的截擊,而當能自如的應用截擊時,代表對於距離和時機的掌握,身體的協調和反應都有一定的水準了,自然不那麼需要不斷變換距離和頻繁地閃躲來尋找攻擊的機會。
然而,養成截擊能力是一門艱苦的歷程,就好比練化骨綿掌一樣非一百幾十年才能有小成,以我為例,投注了相當的練習,但在實際應用時往往大多數還是未能發揮感知能力,或者身體在看到時機時無法反應,所以只能流於敵人伸張時我收縮,敵人收縮時我伸張那種不斷調整距離、閃躲對手攻擊的窘境,鮮少能辦到當機會來臨時,我無須思考拳頭便能自己攻擊的程度,不過,能自如應用截擊的成功案例還是有的,所以我相信截拳道的截擊思維並不是一種空有形式的理想,而是一種有實質技術去實踐的理論,只要按步就班地扎實鍛鍊,最終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摘譯自Teri Tom所著之Jeet Kune Do--The Arsenal Of Self-Expression一書第九章
譯者:羅仲豪
要點如下:
1、 頭先動:當對手以頭部作為攻擊目標時,我方反應應先微動頭部,頭微動同時則身體、步法接續配合。概念上類似攻擊時手先於步的概念。
2、 平衡:在閃躲時上身的擺動幅度超過下盤的範圍時,重心就會不穩。所以當進行晃身(Weave)、上下蹲身(Bobbing)或者是斜閃(Slipping),上身擺動幅度應以膝蓋或腳尖為基準,簡單而言,就是閃躲時視線垂直下看,應該是看到自己的膝蓋。重心越高,身體越容易不平衡,也代表彎膝的幅度不夠。
3、 別忘了步法:步法是閃躲的第一道防線。即便一些閃躲技巧不是以改變距離為主(例如Bobbing and Weave ),但步法仍是其技巧發揮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在閃躲時欲將體重不斷的左右轉換或迅速轉換,需應用下肢的配合,單純以腰部移動重心則過慢。
4、 移動最小的幅度及最少的距離:原則就是動作剛好讓拳掠過或偏離目標,如此可以讓自己保持在打擊距離內伺機快速反擊。若閃躲同時拉近距離,還可壓迫對手空間,奪取其出拳的力矩。閃躲需等待來招離弦的一瞬才去反應,過早反應容易遭對手趁機變招而擊中。較佳的閃躲是感覺在閃開一瞬間,對手的來拳會擦過自己的耳朵。
5、 閃躲比格擋是更好的選擇:格擋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無暇用閃躲反應來招的時候。不過格擋意味著手臂在當下必須用來防護對手攻勢,如此便可能無從在對手進招時進行反擊。以簡單的閃躲取代格擋,能減少關節和肌肉因衝擊的耗損,並空下雙手在同一時間內做反擊。
上個月起,我們開始討論流暢使用直拳的重要性以及簡單角度攻擊的議題,為什麼我們要對一種看似簡單的攻擊法花上大量的時間進行討論呢?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讓我們從M.Uyehara在李小龍技擊術中所提到的一段話來做瞭解:
熟練簡單角度攻擊是重要的,因為必須先精熟簡單角度攻擊後,才能應用其他種的攻擊方法,能否發揮攻擊五法中的另外四種方法,便端賴能否掌握簡單角度攻擊,在截拳道中,直拳是一切打擊技術的核心根源,其他所有的技術便如同直拳所發展出來的莖一般,直拳的重點在於如何掌握對手一瞬間的弱點並以最直接精簡的路線出擊,這完全依賴對時機和速度的精準性。
前手直拳在截拳道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同拳擊中的刺拳,好的刺拳可以給對手帶來十足的威脅性,如果對手忌憚你的前手或步法,那麼他除了容易對你的出手有反應,還很容易受到你虛招和假動作的影響,那麼便能配合虛招和假動作來應用漸進攻擊法(PIA)或誘敵攻擊法(ABD),而一記明快俐落的直拳後更是能有效地發揮組合攻擊法(ABC);
前文曾經對直拳的動作步驟做過一系列的分析,即便我們沒有如同李小龍那樣超人般出色的基因,不過如果能確實瞭解這一系列分析內容的資訊,對提升速度仍有很大的助益。
動作簡單、路線精簡的技術可以增進整體出招速度,另外時機掌握的精準性同樣可以補強我們快動肌瞬間爆發力不足的缺點,時機和距離之間有相互關聯,在搏戰中,我們與對手彼此觀察,在保持安全距離的同時又試圖找機會欺進對方,而在欺進可發動攻擊距離的一瞬間,也總正好是暴露於對手可反擊距離的一刻,為避免欺進時被對手截擊,所以必須利用「偷步」的技巧,也就是在先前的討論中所論及的「半拍步法」;
例如在對手向我們逼近的過程中,前腳踏前可視為是「一」,後腳跟進可視為「點」(前腳與後腳的動作合為一個全拍),第二步的前腳踏前視為「二」,後腳跟進視為「點」,以此類推,逼近時的步法將形成一種慣性的節奏,人類習慣於跟隨著節奏律動,李小龍則善於利用對手隨著節奏律動的慣性來催眠其心理狀態,而能有效應用簡單直接攻擊的方法就是,營造出讓對手隨之律動的節奏又突然將其打破,例如使對手習慣以「一」、「點」,「二」、「點」…全拍式節奏的步法逼近,又在其前腳欲向前踏出第「三」時猛然將其截擊。
換一個角度而言,如果我們只懂得「全拍步法」,那麼我們將錯失許多攻擊的機會,我們應該要訓練在半拍中應用簡單直接攻擊,辦到能在前腳未落地的「一」之前攻擊,或者在向後撤半步時突然改向前出擊。
整體的速度越快,當然越容易應用簡單角度攻擊,不過快速度並不是唯一,利用步法營造時機也可以自如地將簡單角度攻擊靈活應用。
引用資料來源:黑帶雜誌二零一零年一月刊--截拳道來源(Jeet Kune Do Source P.22~P.24;作者:Teri Tom)
在結束了關於「直拳」六個細節的討論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可以將焦點放在攻擊五法來做個深入的討論,首先便對「簡單攻擊(亦稱簡單直接攻擊或簡單角度攻擊)」做一個解說:
「簡單直接攻擊」這個術語並不常見於李小龍的著作中,在「截拳之道」一書中及一些李小龍的筆記中,李小龍則以「SAA」一詞作為「簡單角度攻擊」的簡稱,簡單直接攻擊就字面上容易被人誤認為是一種簡單的直接打擊戰術,但實際上,它卻是攻擊五法中最困難的一種攻擊方式,簡單,意味著只使用一個單一的動作來做攻擊,即便有機會以後手拳、勾拳、上擊拳或踢擊來做攻擊,例如使用直拳這種以單一動作包含移動與攻擊的拳種,當然,這必須要考量對手與你的距離;
M.Uyehara曾在其所編整的「李小龍技擊方法」系列書中指出:『能夠將直拳專精到在各種角度都能自如地應用是很困難的』,於是乎,訓練不足、尚未能掌握技術初學者都會刻意地忽略了它的重要性,的確,要能成功的發揮簡單角度攻擊,必須仰賴精純的技術,關鍵就在於能將直拳做流暢地角度變化,而達到此關鍵的重點有二:一、別慢下自己的速度,二、別讓對手察覺你出手前的輕微徵兆,許多截拳道的練習者都容易輕視這個有助於將直拳流暢做角度變化應用的重點,但是若你面對一個勢均力敵的截拳道訓練者時,這個關鍵卻能夠在毫秒之間讓你們分出高下;
在李小龍的筆記裡提到:『全身保持輕鬆並且培養順暢、爆炸性的速度』,在出擊前保持輕鬆是很重要的,若在等待機會出擊時存有絲毫的緊張,將會使動作緩慢與緊繃,那麼將可能造成你在機會來臨前太早出手,或者給予對手發現你意圖的徵兆,讓身體保持輕鬆有助於讓動作流暢、提升動作的精準度以及速度;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討論警戒式時特別強調前手的位置,當初我曾強調,想要讓前手保持輕鬆,那就要讓前手的手肘貼靠在肋骨旁,你可以發現李小龍技擊方法系列書中,李小龍示範的警戒式是將前手和身體之間稍微地留有些距離,但在幾年後,李小龍開始改將前手向自己的身體貼近,你可以在「猛龍過江」或者「死亡遊戲」等影片中觀察到這樣的變化,因為李小龍發覺,如果前手的手肘和身體保持著些微距離的話,那麼將會讓出手的動作變得緩慢,而且手臂很容易就會疲勞;
事實上,李小龍曾使用過類似於我在直拳系列中的用語描述過簡單角度攻擊的梗概,他是這樣說的:
1.在出擊前---保持輕鬆而泰若自然;
2.在出擊時---要有效率,從一個無徵的狀態發出一個連續的動作;
3.在過程中---利用最精簡的動作和力量沿著最短的直線進擊;
4.在出擊後---用快速、流暢的動作回復微屈膝馬步。
想要得到足以發揮簡單角度攻擊的速度必須建立在十足的鍛鍊,而李小龍亦曾道:『要練就瞬間驚人的爆發加速是要以過人的意志力進行刻苦的鍛鍊而得來的』,對於身體結構的反覆操作只是基本的入門而以,當然,速度只是發揮簡單角度攻擊的其中一個方程式,對不同時機與距離的掌握能力也是能否發揮簡單角度攻擊的重點,而這部分的重點則關乎於步法的步距、節奏、角度等因素,下次我將針對這些重點進行討論。
引用資料來源:黑帶雜誌十一月刊--截拳道來源(Jeet Kune Do Source P.28~P.30;作者:Teri Tom)
任何奮鬥到頭來成功與否的關鍵,多半在於如何完成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截拳道的直拳也不例外。就像先前其他的環節一樣,在直拳動作完成的末段過程裡,肢體也必須依循一個適當的序列來發揮它最佳的效果,這個序列第一個重點是「貫穿」,上個月我們已經討論過直拳展臂時的結構與如何成形最佳力矩的課題,在接觸目標的瞬間手臂必須保持適當彎曲的狀態,如此手臂才能藉由後續的展臂動作向目標後方延伸二到四英吋,將勁道貫穿目標,若彎曲的幅度過大,便無法讓手臂在後續動作中伸展形成最佳的力矩去釋放重量;若彎曲的幅度太小,幾近完全伸展的手臂便只能對目標做單純的推擠而已,李小龍也曾經在截拳道之道一書中引述Edwin L. Haislet的話:『打擊並不只是打中目標的表面,而是要貫穿整個目標。』,再次重申,「貫穿」在格鬥的重要性就如同它在其他運動中一樣重要,只有當拳勢穿越了接觸點而到達目標的後方時,才能夠結束貫穿的動作;
要額外注意的是,在接觸目標時做出確實的貫穿動作,除了手臂在接觸目標時保持適當彎曲、接觸目標後完全伸展朝目標後方做二到四英吋的延伸外,貫穿動作另一個關鍵還涉及到臀部的轉動幅度,如果臀部的轉動不足,對整個貫穿動作的動力及深度也有影響。
而直拳末段動作過程序列的第二個重點是「回手」,黃錦銘師傅稱之為「三點著陸」,它包含了前、後腳如何落地及回復警戒式,還記得在發出直拳時,隨著步法我們的體勢會進入拋空的狀態(詳細原理與解釋請參照直拳:拋物線運動),在先前的章節中,我們討論過截拳道直拳如何應用拋物線運動來整合水平直進、垂直線性與旋轉三方向的作用力,而本章節將透過「三點著陸」的動作程序來分析直拳整合不同方向作用力的原理,三點著陸動作中最重要的重點是:「手必須在腳著地前接觸目標」,因為一旦任何一腳在手接觸目標前先著地,那麼拋物線運動中前進與下落的兩個方向位移的動能將隨之導入地面,而無法順著手與目標的接觸而釋放在目標內,Jack Dempsey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雪橇由山坡的高處滑向最低處時,會整合前進與下落的兩個方向位移的動能快速在最低處的平面上線性滑移,那是因為垂直下落的動能可以隨著雪橇的水平滑移而轉換成相同的作用方向,同樣的原理亦適用於直拳;
當接觸目標並貫穿的瞬間,前腳將接續著地,著地時要注意讓腳跟先接觸地面,因為腳跟比腳趾有更大的接觸面積,在順著拋物線運動下墜的體勢接觸地面時可止擋剩餘的衝力並提供穩定的支撐,腳跟著地的方式有利於步法的純淨與靈活,因為著地的狀態十分穩定,不用再做額外的微調;
三點著陸的最後一步是後腳,關乎是否能夠迅速流暢地回復警戒式,很多人的情況是當隨著推進步出手後,前、後腳的間距就變得過小,由於後腳過度內縮,導致嚴重危及整體的槓桿結構而無法發出第二擊;或者是前、後腳的間距就變得過大,這意味著後腳幾乎全然伸直,沒有多餘的彎曲裕度再做推進步,更甚者,可能因為雙腳間距過大而喪失機動性,所以要特別記住,當前腳前移兩吋時,後腳就跟著前移兩吋,前腳前移四吋時,後腳也跟著前移四吋,永遠保持前、後腳動作後的間距與最初警戒式是一致的,這並不是很難達成的難題,關鍵在於透過反覆的練習來形成肌肉的自然記憶。
引用資料來源:黑帶雜誌十月刊--截拳道來源(Jeet Kune Do Source P.30~P.32;作者:Teri Tom)
這個月,我們要完整地討論當拳頭落在目標的那一刻發生了些什麼。試著回想一下,在打擊直拳時,我們利用短暫的離地動作以拋物線運動來發揮整合身體重量的優點,在我們處於半空的那個瞬間裡,前手的伸展程度將對發揮直拳威力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具體而言,對於直拳與目標之間的距離而言,應該是讓手臂在拳頭接觸到目標時尚保持在適當的彎曲,那麼拳頭便能夠透過手臂接下來的完全伸展而向目標後方貫入二到四英吋,藉此將由拋物線運動整合身體重量所產生的勁道,從目標的表面滲透到目標的內部,李小龍也曾經在截拳道之道一書中強調過:『打擊並不只是打中目標的表面,而是要貫穿整個目標。』,由此可知,「貫穿」才能夠讓勁道在目標內部產生效果,而做到「貫穿」的訣竅,在於讓拳勢繼續往目標後方的位置行進;
「貫穿」在格鬥的重要性就如同它在其他運動中一樣重要,不過要真正掌握貫穿的訣竅,仍容易犯以下幾個普遍性的問題,例如與目標的距離過遠的話,手臂便無法在觸及目標時尚保持適當的彎曲,而變得必須過度伸展來彌補距離的差距,而且拳頭也將無法隨著手臂觸擊目標的後續伸展往目標後方貫入,這種情況就類似將揮至小白球前的高爾夫球竿突然停下來一般,之前所產生的能量將無從經由接觸的深度發揮效果;再者,如果與的距離目標過近的話,那麼手臂會因距離的緊縮而處在太過彎曲的狀態下與目標接觸,這樣將會減弱手臂對拳勢繼續往目標後方位置行進的推進力,有做過臥推嗎?是否感覺將槓鈴推至頂端的最後幾吋時最為容易?那是因為你的手臂在槓鈴快要推至頂端時形成了最佳的槓桿,能夠讓你發揮好的向上推進,同樣的,手臂彎曲的幅度對接觸目標時所形成的槓桿,以及對於拳勢繼續往目標後方位置行進的推進力極為重要;
在其他拳路中,鮮少在對於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上發生難題。好比勾拳來說,可以直接利用改變手臂的彎曲幅度來調整與目標的距離,對螺旋拳而言,可以靠著手肘的上仰角度來解決距離較近的情況,但是對於直拳,是沒辦法利用手臂的上下擺動來調整空間,或者像鉤拳一樣作弧線運動的貫穿,要做到直拳的貫穿只能仰賴對距離的精準掌握。那麼,什麼是掌握距離的關鍵?關鍵就在於後腳,善用後腳可以在搏戰中保持安全的距離、推進步的強度和力度、以及決定我們的拳是迅猛的貫穿或者軟弱的推動。
關於衝擊目標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由於它是直拳過程中統合整體力量的關鍵最後一步,有許多人擊出直拳時能夠順利掌握推進步、臀部轉動以及與目標間距離的拿捏等環節,但是在衝擊目標的關鍵一刻卻失敗了,問題就出在拳頭接觸目標這個細微的關竅上,很多時候太過於要發揮打擊的威力,卻容易讓拳頭在目標上產生擦滑,這將會使勁道因滑過大的表面積而被削弱分散,我們應該要讓拳頭能夠精準地落在目標的一個小點上,讓勁道針對那個極小的落點形成滲透的焦點力,想像手握著裝有半瓶水的寶特瓶,當衝擊目標的瞬間,好像你試圖用最快的速度將寶特瓶內的水由瓶的一端送至另一端,這種感覺與出拳時最後的手感有點類似,至於這個細微關竅的重點,在下一次的內容中會做更進一步的討論。
引用資料來源:黑帶雜誌九月刊--截拳道來源(Jeet Kune Do Source P.32~P.34;作者:Teri Tom)
直拳是一種結構非常複雜的拳種,所以運用身體的拋物線運動只是產生其威力的一部份公式,因為發動直拳時利用推進步的拋物線運動雖然可以產生力量,不過拋物線運動在上升至最高點前,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會減慢上升的速度(以下稱為滯空現象),而藉由前腳落地前先打擊到目標的方式,則可彌補滯空現象的速度減慢。因為在這個方式下,除了如前文(直拳:拋物線運動)所述可以將垂直線性方向的力量應用於打擊之中外,在衝擊目標前的萬分之一秒間,隨著肩膀的完全伸展並同時快速轉動臀部,便是彌補因滯空現象而速度減慢的關鍵。
轉動臀部是為了兩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是,在衝擊目標前快速轉動臀部可以獲得速度的提升(彌補滯空現象所損失的速度)。而且如果在衝擊目標前的當下提升速度,可以讓直拳產生更大的威力,因為這就如同海上捲起的波浪一般,先後捲起的波浪會相融為更大的波浪,而在衝擊岸濱之前,融合多重動力的波浪將以更快的速度推進並產生更強大的衝擊力,這也是直拳所欲完成的理想目標,當鞭擊的拳頭與手臂如同第一道浪捲出時,緊接著推進步如同第二道浪接續而發以增加拳擊出的速度,在地心引力開始減慢推進步的動力前,轉動臀部則可再次提升衝擊目標前的速度;
第二個目的為,由於截拳道是一門講究有效傳遞身體質量的武術,而軀幹是整體質量的主要所在,且轉動臀部則可連帶轉動我們的軀幹,進而傳遞或拋投出身體的質量(舉凡網球的正手擊球、足球的傳球、棒球的揮棒都是運用相同的原理),李小龍在表演一吋拳時,就是利用出拳中臀部迅猛地轉動,在大幅提升速度的同時又將整體的質量傳遞而出,這便解釋了為什麼體重並不重的他可以在一吋短的距離內發揮出如此不可思議的強大力量。
不過在伸展肩膀與轉動臀部時有一個重點須特別留意,那就是即便我們在打擊時伸展肩膀與轉動臀部,上半身也不能因為整體動作的配合而發生過度前傾的情形,一旦上半身前傾的幅度超過了前腳的垂直基準線,這便表示身體將因重心的傾斜而失去平衡。對於初學者而言,出拳如何在轉動臀部與伸展肩膀的同時避免上半身過度前傾是很難掌握的,因為他們認為直拳既然是線性的打擊技術,那麼就應該要前傾上半身來完成向前出拳的動作,而完全忽略了下半身的動作(即臀部轉動)且導致失去平衡。
總而言之,直拳的力量是源自於轉動臀部、伸展肩膀以及整個身體的前移,而不是單純來自上半身的前傾,何況上半身過度前傾時後脚會呈現完全伸直的狀態,如此將阻礙身體回復警戒式出下一拳,正確的直拳動作應該有助於快速回復警戒式,而正確的直拳動作則有賴於以推進步帶動全身前移來完成,如果能運使全身前移出拳,就不必過度前傾上半身來彌補位移量的不足了。
引用資料來源:黑帶雜誌八月刊--截拳道來源(Jeet Kune Do Source P.30~P.32;作者:Teri 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