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李小龍及伊魯山度在開車途中,討論到武術搏擊及西洋劍的相關技術。李小龍那時說道,在西洋劍中最有效率的反擊方式就是截擊“stop-hit”!!是一種將防守及反擊全都集中在一個動作的方式,也就是說當對手進攻一瞬,我瞬間突進刺擊來截擊對手的攻擊。此種方式的特點是在對手進攻的中途便將其截擊,使其攻勢無法完成,故此方式成為所有反擊技術中最為有效率的方法!
李小龍接著說,我想將這種擊劍方式加以應用至拳術之中,並稱其為停止拳擊之法“the stopping fist style”,或是攔截拳擊之法“the intercepting fist style”。於是伊魯山度問到,如果將這種停止、攔截拳擊的拳術翻譯成中文,那該怎麼說呢?李小龍回答道:「截拳道“Jeet Kune Do”!! 」
這段李小龍與伊魯山度的知名對話,是截拳道這個名稱首創時的重要紀錄內容,伊魯山度當然也參與了這個歷史性的一刻。之後伊魯山度成為李小龍一位重要的教學助教及弟子,並在李小龍去世後,以”截拳道概念”作為教學之核心應用主軸,並融合至少26種武術來闡發其個人武術思想。
相較於這位在李小龍身後開始推行”截拳道概念”的這位知名弟子而言,李在世時的後期弟子黃錦銘,現在就以大家所稱之的”原始截拳道”於世界各地授課講習。只是黃錦銘師父本人並不滿意”原始截拳道”之翻譯或是英文的名稱,根據陸地所著之文章,黃錦銘師父本人教授之技術為”振藩截拳道”,也就是李小龍當初原汁原味的原本技術,若是真要用一個名稱來與概念派作區別,則應該以”原本截拳道”稱之!因為人原本就具有打鬥的本能,而如何完全的運用四肢,並使其發揮至完美,便是截拳道之精神,也符合李小龍原初欲將招式簡化至簡單、直接之搏擊拳理,但是現今,此精神已被一再挪用與被挪用,凡是任何與此精神原則有共通處的武術技術,就被稱作截拳道。
可是如果讓我們回到這篇文章的最前端一看究竟,發現了什麼嗎?沒錯!!當年李小龍所關注、欲加以應用的技術不是空手道中的正拳逆擊,也不是拳擊的刺拳,更不是詠春的日字衝拳,而是取自於西洋劍中的截擊!所以顯然李小龍是根據此法演化出他搏擊的中心思想,對於此點,身為當初對話一方的伊魯山度知情,許多李小龍的弟子也知道,黃錦銘師父當然更瞭解李小龍後期武學的發現。而且在長達五年多以不下122次的私人訓練與陪練中,及在李小龍所著的五本”李小龍技擊術”中,只有他本人及伊魯山度與李小龍共同拍製了書中的動作示範照片,書中除了記載李小龍最初從西洋劍所體悟到的截擊概念外,也記載了李小龍始於1967年之第三階段所練習及研發的搏擊方法,包括了的拳腿動作及步法,構成了截拳道技術的核心部分,該系列書今日也成為截拳道之技術及源頭的重要參考資料。
所以,截拳道是個概念嗎?顯然不是。那到底是原始截拳道還是截拳道概念呢?追溯李小龍原初之想法,他可從未想要用概念來整體詮釋他的武學!!若截拳道真只是概念,那他後期的努力及拳理應證時所用的技術,豈不是白費了?今李小龍還在世的話,原始及概念之爭可想而知會被他嚴詞抨擊!!而原始截拳道一說,又是眾人為了區隔概念一派而發明的一種名稱,並聲稱以黃錦銘師父為代表。可是黃錦銘師父本人也已經表明”原始”之稱實非他本意!所以以上種種似乎也證實,截拳道詮釋過程中的解讀問題實屬困難,雖然困難,但也絕非不可解!!若是大家已經知道事實,還繼續用不甚理想的詮釋方式來解讀截拳道,豈不是得要大家大聲悲呼“詮釋,詮釋,多少人假汝之名以亂世”呢?所以是否得讓我們仔細想想,該是時候”還以真理,還以公道”了吧!!
參考資料:
梁敏滔(1999).東方格鬥術大觀.台北:五洲出版有限公司
Lee, Bruce. (1975). Tao of Jeet Kune Do. California: Ohara Publications.
Lee, Bruce & M. Uyehara (1977). 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 Vol. 1-4. California: Ohara Publications.
Thomas, Bruce. (1994). Bruce Lee: Fighting Spirit. London: Pan Books.
留言列表